端午节丨端午最湿热,艾草正当时

2016-06-12 09:53:27艾艾贴2972

端午节

习俗门上悬挂艾草

民谣曰:“五月初五过端午,天师尊神骑艾虎,蒲剑利刃斩百邪,鬼魅瘟神入虎口。”

艾,即白艾,白艾又叫家艾、艾蒿,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白艾入中药,性温、味苦,可以祛寒湿。干艾搓成绳,点燃后可以驱蚊蝇,至于用艾绒做成灸条治病,在西汉时就有了。

端午时节,汉中人都会将家中打扫干净,将艾用红纸绑成一束,插于门楣上或悬于堂中,这是一个很古老的端午习俗。因为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,插在门口,可使身体健康。

端午节

传说唐朝战争中插艾求平安

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的习俗,据说还有一个传说。

唐朝僖宗年间,黄巢领兵造反,这年五月,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。黄巢骑马到城外勘查地形,在一个村外的路口,遇见一位年轻妇女,背着包袱,一手拉着一个小孩,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,正慌忙逃路。

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,抽刀欲斩,经询问,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,妇人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,也不愿让侄儿遭罪,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。

黄巢一听,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,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,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,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,并严令将士:“进军途中,如遇门挂艾蒲者,须加保护。”

妇人听了半信半疑,回城后,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。第二天正是端午节,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,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。黄巢果然信守承诺,领兵离去。

从此,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。

端午节

艾草的功效

端午时节,气温上升,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古人习惯采一点艾草插在门口,其实也算是一种保健,农历五月五日,也可看成是古代的医药卫生节。艾草保健,也能用到食物中,例如用艾叶煮鸡蛋和大蒜。艾草种类多,一般常见的有野艾、草艾。野艾冠厚实,呈花形,茎短小;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,叶对生,花黄白。

  艾草驱邪避毒有据可依。

艾叶为传统中药材,含有芳香的挥发油,对人体还有醒脑开窍、驱虫杀菌作用。

  作为传统中药材,艾叶多用于治疗妇科疾病,有调经活血化淤安胎的作用。同时,艾叶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,可开窍醒脑。

  有关研究发现,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剂气味芬芳,具有消毒杀菌、除害防病的作用,熏蒸艾叶是对居室消毒、杀菌的好方法。有资料显示,平时以艾叶每月熏蒸1-2次,在冬季及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熏蒸1-2次,能使各种常见致病菌、病毒的数量显著减少,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。

  现代研究证明,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,有驱虫杀菌的功效,是生产蚊香、消毒香的必需原料。艾的药用范围很广,内服可治腹痛、下血,外敷能疗疮毒、皮炎。菖蒲亦含有挥发油,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,古医籍载能“杀诸虫,治恶疮疥瘙”,现代研究证明亦有抑菌作用。艾有芳香气味,可见民间以此来驱邪辟毒是有一定科学依据和医学道理的。

 

端午节

艾草的妙用

艾草又称艾蒿,古语有“家有三年艾,郎中不用来”的说法。它是野菜,也是一味中药。

  艾叶的保健功效:“艾叶辟邪”在过去曾被视作迷信说法,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艾叶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古人说艾叶辟邪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,艾草的用途大概分为内服和外用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《黄帝内经》中的《灵枢·官能》就记载说“针所不为,灸之所宜”。

艾叶泡脚——除病强身

  艾叶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,性温、味苦,有止吐血、止咳化痰、利阴气、辟风寒等多种功效,艾叶泡脚可以起到一定的祛病强身的作用,但是艾叶其性偏温,患有热性疾病者暂不宜使用。

  艾叶泡脚的几种方法:

  方法一:艾草加花椒,能有效除脚汗、脚臭、脚气、湿疹。

  方法二:艾草加红花,可以改善腿部的静脉曲张,末梢神经炎,血液循环不好,手脚麻痹和局部瘀血等情况。

  方法三:艾草加上生姜,能够有效治疗风寒感冒、关节病、类风湿、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哮喘等一系列的疾病。

艾叶+鸡蛋——去体寒

  艾叶煮鸡蛋有良好的暖宫功效,对宫寒以及宫寒引起的月经不畅、痛经和不孕等症,都有非常不错的食疗功效。

  艾叶煮鸡蛋本身并没有助孕的功效,但对于因宫寒而不孕的女性来说,艾叶煮鸡蛋确实是一剂良药,因为把宫寒治好了自然就可以顺利怀孕了。

  艾叶煮鸡蛋可以帮助女性缓解痛经,尤其对宫寒引起的痛经有直接的治疗作用,正常女性食用艾叶煮鸡蛋,可以防止宫寒和月经不调。

  做法:

  艾叶10克、干姜15克、鸡蛋2个、红糖适量。

  其实做起来非常简单——将干姜切片,和洗净的艾叶、鸡蛋一同放进锅里,加适量清水,先用文火将鸡蛋煮熟。然后,把煮熟的鸡蛋剥壳,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,加进红糖,一道热气腾腾、火力十足的“艾姜煮蛋”大功告成,吃蛋喝汁,美味可口,但功效完全相当于苦口的中药。


微信二维码

官方网站